(原標(biāo)題:五百年前的小清新:故宮與景德鎮(zhèn)陶瓷雙展) ▲宣德青花 ▲萬歷青花 ▲斗彩“天”字罐 ▲淡描青花雞缸杯 ▲斗彩雞缸杯 ▲淡描青花高士圖杯 ▲斗彩高士圖杯 ▲青花五彩 ▲明成化雙耳三足爐 ▲成化皇帝《一團和氣圖》軸自識 展覽: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成化瓷器對比展 時間:2016.10.25-2017.2.26地點:故宮博物院延禧宮西配殿 展覽: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 時間:2016.10.25-2017.2.26地點:故宮博物院齋宮、誠肅殿 《萬歷野獲編》記:“至于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shù)金,傾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為吐舌不能下!背苫善魃a(chǎn)百年之后,在收藏界受到了廣泛的認(rèn)可,在明代當(dāng)朝即身價倍增,頗為不凡。其影響延續(xù)至今。今時今日,拍賣市場若偶見成窯遺珍,落槌之時,必有回響。不過,古物的價錢,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評估市場和擁躉喜好的量化標(biāo)準(zhǔn)。而對其真正內(nèi)涵與價值的吸收與汲取,卻在于欣賞、把玩與研究的情趣之間。 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近期聯(lián)合推出的明清御窯陶瓷系列雙展,便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館藏文物與出土文物爭奇斗艷,讓成化御瓷珍品的五彩斑斕再度耀眼;生產(chǎn)地與消費地出土御窯精品交相輝映,帶我們一覽御窯瓷器的前世今生。 一次色彩革命 步入故宮延禧宮展廳,燈光閃耀之下,繽紛色彩撲面而來。據(jù)專家統(tǒng)計,成化朝御窯瓷器所產(chǎn)種類至少有29種,種種瓷器各具色彩,匯聚一堂,只讓人覺得成化“御瓷界”異彩紛呈。沿著展線,從青花、釉里紅、五彩、斗彩,到雜釉彩、素三彩、顏色釉,眼觀五色,目不暇接。色彩紛繁,正是成化御窯瓷器的一大特色,有學(xué)者稱其成就了中國陶瓷史上的第一次色彩革命。 顏色既多,搭配不當(dāng),反而容易過猶不及,用力過猛便如濃妝艷抹,操作不當(dāng)恰似庸脂俗粉,成化瓷器則絕無此弊。這與成化瓷器的另外兩個特色頗有關(guān)系:一是用色清淡。以大家熟知的青花為例,若將成化青花與永樂、宣德、嘉靖、萬歷青花對比,便可知成化青花發(fā)色具有明凈素雅的特點。青花色澤的差異一般可歸結(jié)為青料礦石來源不同。永樂、宣德朝用進口自中東的“蘇麻離青”,成化、弘治朝則用江西樂平縣的平等青,典型的嘉靖至萬歷時期青花則用江西省上高縣的“石子青”。各朝對原料的選取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資源,然而歸根結(jié)底,御窯瓷器的生產(chǎn),還是受命于各朝皇帝;实鄣钠肺缓蒙校匀粯O大地影響了歷朝瓷器的審美取向。事實上,成化瓷器用色清淡的特色,是此朝瓷器的一貫風(fēng)格,并不只見于青花?v然是色彩略顯稠膩的雜釉彩瓷器,相較于其他各朝,也更有清麗嬌態(tài)。 薄、小、俏 另一個讓成化瓷器不染俗塵的特色,則是器骨輕俏。這一特色可分為兩方面來看,一是成化御窯精于生產(chǎn)嬌小薄俏器物。明萬歷間,高濂《遵生八箋》有記:“成窯上品,無過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式較宣德妙甚,次若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紙薄酒盞、五彩齊筋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贝硕螌Τ筛G上品的描述,屢見“小”、“薄”,固可知成窯趣味。對照所見實物,名震一時的斗彩雞缸杯,一般高不過4厘米;而斗彩“天”字罐,通常高不過10厘米,皆屬精巧小器。另一方面,即便是歷朝常見的碗盤,相較之下,成化御窯產(chǎn)品也更覺薄俏。展覽中不乏沿襲前朝正常尺寸的碗盤,然經(jīng)成化御窯洗練,如同脫胎換骨,輕巧之態(tài),但若美人香消玉減。 哦,雞缸杯 雞缸杯大約算是成化瓷器特色的登峰造極之作,明代晚期以來,在文人著述之中,其地位不斷攀升。說起雞缸杯,內(nèi)地藏家2014年于香港蘇富比以2.8億元拍得一件之后,曾用它喝茶。實際上,明郭子璋《豫章陶志》有云:“成窯有雞缸杯,為酒器之最。”可見雞缸杯當(dāng)為酒器。實際上,成化官窯器中,酒器很多,綜合傳世品與出土物,各類不同紋飾的飲酒小杯接近40種,十分豐富!疤臁弊止扌∏闪岘,狀若茶葉罐,但據(jù)考證似也應(yīng)為酒器,做貯酒之用。據(jù)《漢書·食貨志》:“酒者,天之美祿!敝了,酒又有“天祿大夫”之稱。罐底所做“天”字或正當(dāng)此解。 雞缸杯、“天”字罐均為斗彩瓷器精品。成化瓷器中,當(dāng)以斗彩瓷器聲譽最高。何為斗彩?若細看展覽便可觀察得知,斗彩是一種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繪相結(jié)合的裝飾方法。釉上釉下色彩隔釉呼應(yīng),極具立體感,大約可被視作瓷器肉眼3D的早期嘗試。不過,成化時還有一種青花五彩,裝飾方法類似,那么和斗彩又有何區(qū)別?展覽中展示了一件景德鎮(zhèn)出土的淡描青花雞缸杯,揭示了答案。在這件雞缸杯上,已經(jīng)用青花完成了整體圖案的繪制,圖繪骨架已成。但由于第一遍燒成時發(fā)生變形,因此未及進行釉上彩繪便遭淘汰。這個例子表明,斗彩瓷器的未施彩的半成品紋飾,是一幅完整淡描青花圖案,而“青花五彩”中,釉下青花僅作為局部的一種顏色被使用,并不貫穿于整個圖像之中。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將故宮的傳世收藏與景德鎮(zhèn)新出土遺物對比展覽,是近年來故宮明代御窯陶瓷系列展的一大特色。陶瓷考古近代興起以來,為眾多流傳于世的名瓷找到了故鄉(xiāng)。而通過考古對瓷器生產(chǎn)場所眾多廢棄品的爬梳,也使得今人有機會通過那些因種種原因而被半路遺棄的孿生瓷兄瓷弟,來了解御窯瓷器的重要特征和生產(chǎn)的關(guān)鍵流程。景德鎮(zhèn)出土的淡描青花雞缸杯、淡描青花高士圖杯,均為斗彩作品的半成品,展覽中特將館藏完整器與之相對而列,宛如兩件器物間放上一面過濾“妝奩”的鏡子,讓旁觀者一眼看透彩瓷的當(dāng)日素顏,意趣盎然。而瓷器生產(chǎn)流程的時間線索,也由此昭然若揭。對比之下,當(dāng)日生產(chǎn)時間流動的濃縮凝固,窯火之中瓷坯命運的偶然選擇,五百年珍藏與五百年遺落的久別重逢,均被框在展柜既定的狹小空間之中,一個時代宮廷藝術(shù)的縮影若隱若現(xiàn)。 明清時代,皇帝權(quán)力極大膨脹。一朝民生疾苦,是皇帝執(zhí)政能力的反映;而一代宮廷藝術(shù)的面貌,則是皇帝文化氣質(zhì)的體現(xiàn)。成化御窯瓷器嬌態(tài)如此,冠絕古今,自然與成化皇帝明憲宗“脫不了干系”。從正史來看,與洪武、永樂皇帝的雄才大略或嘉靖、萬歷皇帝的昏庸無道相比,成化皇帝顯得比較平庸。雖然他統(tǒng)治前期為于謙平反,任用商輅等賢臣,但給人們留下記憶最深的,大概還是他建立的西廠特務(wù)機構(gòu)和他與萬貴妃跨越十九歲年齡差的姐弟戀。成化皇帝雖然怠于朝政,但在文藝方面卻頗有天分,他雅好書畫,書風(fēng)姿媚清勁,主要受到明代書家沈度的影響。從《明實錄·憲宗實錄》來看,成化帝對御窯瓷器的生產(chǎn)投資甚多。而會逢江西災(zāi)年,民不聊生,諫臣奏請停燒以賑災(zāi)的提議,均遭到成化帝的駁回或敷衍。此類記載一再出現(xiàn),可見成化帝對御瓷生產(chǎn)極為關(guān)注。對照成化書畫作品與成窯瓷器珍品,物件雖不相同,但卻有著同樣淡雅的“小清新”氣質(zhì)。斯人已逝,玩物尚在,一代皇帝的文藝心懷悠悠宛在眼前。 |